資訊動態
公司動態
“中國專業音響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,‘OEM’的歷史已經翻過去,未來將是一個群雄逐鹿、百舸爭流的時代。中國企業將向世界集中亮出自己的品牌。”一位專業音響企業的負責人,在和業內人士交流時發出上述感慨。
自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到現在,中國專業音響行業先后經歷了虛幻的繁榮期和殘酷的調整期,一大批音響制造作坊從浮華走向銷匿。大浪淘沙,一批經住市場考驗的企業率先成為行業的中堅力量。他們不但在競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,也在制造技術上獲得了質的飛躍。
前幾年業內曾經有一篇文章廣為傳播,稱國產專業音響領導品牌,將在音王、三基、LAX等現有的七、八家品牌中產生,這些領導品牌會占有國內30%的市場份額。如今,這個預言正在逐漸變為現實。
中國專業音響經過近十年的秣馬厲兵,打造自主品牌并非遙不可期,筆者認為專業音響行業已經具備了打造自主品牌的客觀條件,品牌形成時機業已成熟。
中國專業音響從OEM到自主品牌有多遠?
業內人士都清楚,國外的專業音響產品有一大部分是委托國內企業代加工,出口到國外貼上國外品牌后又轉銷到中國,這就是所謂的“OEM”(貼牌生產)。網友戲稱此類產品為“假洋鬼子”。
我國專業音響企業大多從事過貼牌生產。“國內市場上的專業音響,無論它打的是哪個國家的品牌,其實99%都是在中國生產的,有的連產品設計都是從代工企業那里一塊兒購買的。在音響業內部,這完全稱不上一個‘秘密’。”業內人士一句話道出了“幕后”真相。不可否認,中國已經是世界音響業名副其實的主要制造國和出口國。
國外知名品牌對“中國制造”的認可,充分證明中國專業音響已經擺脫了對國外技術的單純依賴。那些有規模、有實力的企業在進行OEM代工時,雖然僅獲取了微薄的利潤,但從中卻掌握了國際品牌的制造技術,特別是在工藝水平、產品控制上,國產品牌得到了關鍵性的提升。義烏工商學院一位學者認為,“通過OEM可以獲取技術來源、生產來源和市場來源,在這個過程中增加品牌的含金量。”
如果說,以前中國專業音響企業是在靠兩條腿走路,即一邊從事OEM代工,熟悉國外市場的產品、技術、管理精髓;一邊開發國際市場,輸出自主產品和品牌。那么,現在我們完全可以把發展的重心調整到后者上來,集中力量進行中國自主品牌的打造。